English

送书下乡如何使农民更欢迎

2000-02-24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又到了“三下乡”的旺季。各地新华书店纷纷组织大篷车送书下乡,但是,有的地方图书的销售却形势欠佳。这是为什么呢?笔者分别走访了一部分农村干部和普通农民,听听他们是如何分析的:

首先是选书不当,缺乏针对性。图书出版发行单位普遍存在着重“城”轻“乡”的现象,在图书的读者定位上考虑农民较少,所以出版的书适合农民口味的就少,搞送书下乡,只好把城里不好卖的书送到乡下。其实,图书和别的商品不一样,比如衣服、鞋子,城里不好卖,乡下却偏偏好卖,而城里人不喜欢的图书,乡下人可能会更不喜欢,所以,选不准农民喜欢的图书,既使你送书下乡,农民也并不领情。

其次是科普图书跟不上时代。要说送书下乡,农民最喜欢的要数科普图书了。但是,眼下不少科普图书却跟不上时代,比如近年来农药市场竞争激烈,新产品不断问世,一些旧农药已被淘汰,有一部分产品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也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,但书中却仍有介绍;反之,有些受农民欢迎的新型农药早已问世,却在书中找不到相关的介绍。特别是一些作者极少深入农村、深入农户,不了解如今农村的变化,这样写出来的书,尽管是为农民写的,农民也不一定喜欢看。

再次是对农民读书缺乏引导,健康的读书氛围没有形成。眼下的农村,农民看书与否,基本处于无人引导状态。一些个体书商,也经常到农村卖书,一些迷信、色情书刊不时地流入农民手中,而对于一些健康向上的图书,却宣传不力,健康的读书氛围没有形成,农民读书也就不会形成高潮。

第四是书价太贵。近几年来,我国物价总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。特别是粮食、棉花、肉蛋奶等农副产品下降幅度更大一些。不少农村的农民收入已出现下滑,但书价却是稳中有升,非常坚挺。仅以一套《红楼梦》为例,10年前,农民卖15斤玉米的钱就可以买1套,而如今,需卖130斤玉米才能买到1套,如此大的反差,农民又如何能承受得了。当然,如今的书出的精了,印的漂亮了,印刷发行成本也高了,但凡事总有个度,如果只算成本与利润,忽视了农民的购买承受能力,那么,即使内容再好,农民也只有一句话,“买不起!”

山西原平市南滩村农民张改云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